學會動態(tài)當前位置: 首頁>>學會動態(tài)

2019中美乳腺癌高峰論壇在廣州成功舉辦

所屬類型:學會動態(tài) 丨 發(fā)布時間:2019-06-24 17:12:10 丨 閱讀次數:


2019年6月21-22日,由廣東省藥學會主辦、廣東省人民醫(yī)院承辦、美中抗癌協會協辦的2019中美乳腺癌高峰論壇在廣州花園酒店隆重舉行。本次會議上,中美兩國乳腺癌診療領域的眾多專家以及來自全國的學者400余人共聚一堂,就乳腺癌診療最新研究進展及前沿熱點問題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及探討。

廣東省人民醫(yī)院余學清院長、吳一龍教授,美國駐廣州總領事館副領事Jennifer Sheldon女士、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yī)學中心Charles Balch教授分別為大會致辭,本會鄭志華秘書長出席開幕式。

大會以乳腺癌診療為中心,以“專題報告”、“國際專場”、“MDT討論”、“視頻分享”等形式,通過“中西前沿進展”、“中國聲音”、“中西巔峰對話”、“多學科團隊協作”等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各抒己見,對乳腺癌研究的最新進展進行全方位的剖析和探討,讓與會代表獲益良多,滿載而歸。

第一部分大會主席:邵志敏教授、任國勝教授、崔樹德教授、楊名添教授、王永勝教,分別由3位美國專家主講。

美國University of Pittshburgh外科系主任David L. Bartlett教授介紹了全球外科手術進展。他認為腫瘤外科學是腫瘤治療團隊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專門的培訓和經驗,外科手術依然是目前乳腺癌非常重要的治療手段之一。

美國腫瘤外科協會(SSO)現任主席Armando Giuliano教授就乳腺癌前哨淋巴結活檢的手術進展進行了專題報告。從淋巴結切除術的極短暫歷史、前哨淋巴結活檢、微轉移、宏轉移、相關研究即新輔助化療等進行詳細闡述。對新輔助化療后腋窩處理的看法并非完全基于證據,而是認為外科醫(yī)生必須經常用不完善的數據做出決定,腋窩的處理不僅需要操作技術,還需要正確的決斷。乳腺癌前哨淋巴結的活檢,這對乳腺癌的手術范圍、復發(fā)風險的評估均非常重要。

美國腫瘤外科協會(SSO)榮譽主席Suzanne Klimberg教授就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與乳房全切術選擇進行了外科手術技巧闡述。他認為:多項研究顯示,保乳與乳房全切術兩組生存率相當,因此腫瘤整形外科手術(OPS)對于早期乳腺癌患者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能夠為每位患者選擇最佳的治療方法。切除20%-50%乳房容量,并不會造成畸形,切緣陰性患者可以同時達到腫瘤學根治目標與美學效果,避免患者接受二次乳房重建。

第二部分大會主席:周永昌教授、劉強教授、宋傳貴教授、莫雪莉教授、王寧霞教授、許瑞蓮教授,分別由3位美國專家主講。

美國癌癥研究轉化醫(yī)學協會AACR主席、美國圣安東尼奧乳腺癌大會(SABCS)聯合主席、德州大學西南醫(yī)學中心Harold C. Simmons綜合癌癥中心主任Carlos Arteaga教授對CDK4/6抑制劑乳腺癌最新臨床研究和耐藥機制進行分享。他認為CDK4/6抑制劑聯合內分泌治療可以作為既往未接受內分泌治療的患者的標準治療,同樣適用于絕經前患者,聯合治療可能是比化療更好的治療選擇。

KATHERINE臨床試驗全球負責人、VIRGINIA聯邦大學MASSEY癌癥中心臨床研究所Charles Geyer教授對乳腺癌新輔助治療的進展與未來進行了總結與展望。KAETHERINE研究為HER2靶向治療聯合化療的新輔助治療作為高危HER2+EBC患者的標準治療方案提供了確鑿證據,pCR患者在無不可耐受的毒性時應接受1年的HER2靶向治療,有殘留病灶的浸潤性乳腺癌患者均能從T-DM1輔助治療中獲益。對于腦轉移,靶向藥Tucatinib有潛在的療效,HER2陽性EBC中降階梯試驗引起了人們很大的興趣,DS-8201a和其他IDCs為未來進一步改善參與高風險乳腺癌患者結局提供了前景。新輔助治療能夠將不可手術的轉化為可手術的;把不能保乳的轉化為可保乳的;把不能達到根治的轉化為可以達到根治的。不僅如此乳腺癌新輔助治療還能夠為患者獲得體內藥敏結果,對輔助治療方案選擇提供參考。

美國NCCN乳腺癌臨床實踐指南主席、西北大學Robert H. Lurie綜合癌癥中心的William Gradishar教授介紹了從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HER2陽性乳腺癌、三陰性乳腺癌、乳腺癌免疫治療等四個方面介紹了2019年ASCO年會乳腺癌內科治療的最新進展。乳腺癌的綜合治療包括手術治療、化療、放療、內分泌治療、分子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多種手段,其中內科治療是乳腺癌綜合治療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這對患者的長期生存、全程管理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本部分以幾位主席共同對3例病例進行投票與討論作為結尾,理論聯系實踐,現場討論氣氛熱烈。

第三部分大會主席:吳炅教授、廖寧教授、Carlos Arteaga教授、顧林教授、李學瑞教授,分別由1位中國專家、2位美國專家主講。

至本醫(yī)療科技姚鳴博士認為,攜帶胚系基因變異的乳腺癌患者具有較差的預后,攜帶gBRCA1/2突變的患者可以通過PARP抑制劑的治療的到臨床獲益;乳腺癌/卵巢癌易感基因的胚系突變增加健康人的乳腺癌患病風險;BRCA1/2并不是唯一與遺傳性乳腺癌相關的胚系突變,NCCN指南已經列出至少13個具有臨床證據提示可以增加乳腺癌患病風險的基因;基于NGS檢測平臺的針對乳腺癌胚系遺傳的panel,針對長片段基因組重拍具有更好的檢測準確性。精準醫(yī)學是乳腺癌的診療趨勢,乳腺癌的篩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能夠給腫瘤患者重要的提示。

Oncotype DX21基因檢測發(fā)明者Steve Shak教授分享了轉化醫(yī)學時代Oncotype DX復發(fā)評分和TAILORx基于化療療效預測為乳腺癌治療帶來的新模式。TAILORx把Oncotype DX乳腺癌復發(fā)評分檢測帶到了精準輔助治療決策的新階段。這項大型III期前瞻性臨床試驗已經發(fā)表于《新英格蘭醫(yī)學雜志》。

Agendia 首席科學家William Audeh教授認為,需要增加臨床和病理因素以外的精確度如基因檢測工具,來指導治療的決策,DNA水平的基因突變的信息尚未被應用于廣泛的臨床和資料決策,RNA基因表達分析往往蘊含著最豐富的信息。通過闡述為什么要對早期乳腺癌患者進行基因組分析,對精準乳腺腫瘤多基因檢測工具MammaPrint的臨床應用進行了非常詳細的介紹。MINDACT研究是第一項前瞻性、隨機試驗,包括淋巴結陰性和淋巴結陽性1-3個的患者,也是第一項將臨床風險與基因風險相結合的臨床試驗,精準識別避免化療的女性患者。相關結果亦已被收錄于各大指南,未來MINDACT研究數據還將繼續(xù)更新,并關注相關的轉錄數據和個別基因。

第四部分大會主席:張國淳教授、龔暢教授、張愛玲教授、周冬仙教授、杜彩文教授、William Gradishar教授,分別由1位美國專家、3位中國專家主講。

Foundation Medicine 首席科學家Jeffrey Paul Gregg 教授分析了全面基因組測序分析在乳腺癌中的應用前景及未來。Jeffrey Paul Gregg教授認為在正確的時間用合適的劑量為患者提供適宜的治療方案是精準醫(yī)療的目標。全基因組分析有助于為每位晚期癌癥患者提供治療決策。教授針對PI3KA突變、ERBB2突變、內分泌治療ESR2突變及液體活檢、PARP抑制劑、mBC免疫治療反應的生物標志物進行詳細介紹。

廣東省人民醫(yī)院陳博博士介紹了基于大panel檢測的HER2陽性乳腺癌基因特征分析。在HER2陽性乳腺癌中,HER2表達在NGS與傳統檢測中一致率約為91.6%;除外ERBB2的擴增,位列前三的編譯基因分別是TP53、CDK13以及PIK3CA。在HER2陽性乳腺癌中對比HR+和HR-兩組,突變類型分布存在差異,HR+的拷貝數擴增頻率顯著高于HR-樣本,HR+患者中Wnt、TGF-beta和同源重組通路突變比例顯著高于HR-患者,兩組中,ERBB家族突變情況存在差異。HER2陽性乳腺癌基因特征的聚類分析顯示,HER2陽性乳腺癌可分為5個cluster,不同cluster之間的總生存差異還需進一步驗證。

至本醫(yī)療科學家王凱博士分享了乳腺癌精準治療的多維探索。王凱博士認為中西方乳腺癌人群分子特征呈現相似性和差異性;中國乳腺癌患者TP53、MYC和ESR1基因變異在轉移灶的突變頻率更高;NGS大panel檢測可以識別乳腺癌靶向治療/耐藥biomarker;在26%的乳腺癌患者中檢測到重排和融合,臨床意義亟待關注,中國乳腺癌免疫治療存在潛在獲益人群,RNA轉錄組水平分析能夠為乳腺癌預后和免疫研究提供更多的思路。

燃石醫(yī)學科學家張之宏博士認為:復雜的腫瘤異質性、微量組織樣本優(yōu)先、組織活檢的難度均使得目前傳統分子診斷方法正遇到挑戰(zhàn)。為了能夠通過高敏感性幫助呈現編譯全景、對多基因變異形式進行平行檢測,ctDNA的檢測在乳腺癌診療中的應用出現了較為滿意的進展,可以預測晚期乳腺癌的復發(fā),為臨床提供便利。

    討論環(huán)節(jié)主題:多基因組測序在乳腺癌診治中應用。

9位美國專家、35位國內專家在廖寧教授的主持下,進行了華山論劍式討論,氣氛熱烈異常,觀點碰撞,精彩紛呈。中外專家對病例的診療進行了現場投票。大家一致認為,多基因組測序的使用改變了目前臨床實踐。

大會期間,同時舉辦了中國乳腺專科醫(yī)師“培訓項目”-前哨淋巴節(jié)活檢模塊第六期培訓班(圖文由乳腺科用藥專家委員會提供)


廣東省科協官網同步報道:廣東省藥學會舉辦2019中美乳腺癌高峰論壇, http://www.gdsta.cn/Item/28144.aspx 



氣氛熱烈的會場


案例分享與討論


會場一角,座無虛席


聚精會神


專家的專注


同期舉辦的培訓班


?

地址:廣州市東風東路753號東塔701-702房 郵編:510080 電話:020-37886320 傳真:020-37886330
Copyright Right @廣東省藥學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粵ICP備09101537號 360網站安全檢測平臺